治何经典?”
程履一听,心中瞬间有些惊讶,没想到这冉家少爷看起来年纪轻轻,却对他们儒门的事了解不少,只是仍旧不慌不忙,答道“学生出身河洛学派,乃是洛阳的一宗小门,至于经典专治,鄙门要求博学多能,是以不曾专治哪本经典。”
“哦。”冉绝对书上记载的东西记得清清楚楚,但是神宵岛上的典籍和现在的俗世何止差了千百年,是以对程履嘴里说得河洛学派就不熟悉了,闻言只“嗯”了一声。
不过这东西对他来说问题不大,只要给冉闵教书的不是什么腐儒之辈就可以,反正他也不要求冉闵成将来考什么状元举人,成什么名流大儒,只要识字再顺便通些礼法便可,于是便说道“邀请先生到府上来,乃是为教学舍弟,我的意思是想请先生先给他开蒙,随后再教些礼仪与其他书籍,不知《孝经》《荀子》《公羊春秋》三本,先生通顺否?”
程履没想到他连教给冉闵什么都规定好了,一时间有些愣住,而且这三篇中《孝经》倒还好说,多是少儿启蒙的玩意,不过一篇而已,几天便能学完,但《荀子》与《公羊春秋》两本,皆是一派之要,一个还未启蒙的少年,如何能学得进去这些?
而且这两派,都与程履本身的河洛学派在宗义上有所冲突,程履怎么会顺着冉绝的如意,当下便否定道“不可,然公子有所不知,令弟此时就读,已算晚学,一时间难以精进,短时间能学完《孝经》已是难得,另外两本皆是春秋大义,一派精要,并非一个初学少年可以研习的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冉绝点点头“嗯……”沉吟一番接着说道“不瞒先生,我原本是打算请个法家子弟给舍弟开蒙的,亦或者是墨门也好,再或者杨朱之学也并无不可,先生……”
他还没说完,就见程履勃然而起,急声打断道“不可,万万不可。”
?第十九章 儒门谋划
冉绝之所以这么说,乃是因为这儒门不管内部如何,和他嘴里说的几家,那绝对是不共戴天的死敌,昔日几家先圣在时,便因为各种争论打成一团,子墨子还曾专门撰文抹黑儒学,因此两家弟子只要见面,便是要动手切磋,常常不死不休。
至于法家,和儒门本身倒也有些联系,法家多有人物曾就学与儒家门下,但两家的关系却因为各自道义不同,已形同陌路,亦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模样。
而最后的杨朱,和儒门的关系基本与其上两者差不多,也是生死仇敌一般。
是以冉绝说这几家,便是要故意刺激一下这个程履,好让他答应自己的要求。
果然,一听说冉绝要找这几家来教学,程履也顾不上别的了,满口答应道“冉公子放心,不就是基本经典么,只要令弟肯学,我便能教。”
“好。”冉绝一拍手,说道“程先生果然痛快,如此绝也痛快一回,舍弟的束脩便每月的给先生十两如何?”
相比刚才的事情,束脩程履现在反倒不在意了,如今幽州盟大力招揽儒生,优待之下,程履虽然窘迫,但奔着君子固穷的大义,也不是特别缺那几个钱……是以随口答应一声便过去了,接着便翻来覆去的给冉绝讲法墨之毒、杨朱之害,苦口婆心,大有冉绝不答应他不碰这几门就一直喋喋不休的架势。
冉绝倒是无所谓,对于程履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而已,他本是道门弟子,无论是法墨也好、儒门也罢,对他来说看看可以,但真要师从哪派,还是免了吧。
直到桌上的茶水换了好几回,程履一直说道口干舌燥,才停下来,这时才发觉自己有些唐突,有些脸红的便提出告辞。
“也好。”冉绝起身说道“那我送送先生。”
程履刚才激动之下一通长篇大论,本来已经有些冒犯,此时便不好再说,讪讪答应一声便走。
然而这两人说来说去,却根本没说到重点,既然是给冉闵找老师,先生还没见过弟子呢,这算怎么回事,而且何时来上课,除了这三本之外又学些什么,这些都没说完,便草草定了下来,是否有些太过荒谬了。
只是有了刚才一番事情,程履心里已经顾不得这些了,而冉绝想不到这么多,便和程履一路往出走,出来时正好路过冉绝丹方的小院,程履偶然间侧头一看,便见一个绝色美人正指挥着几个小人从屋里抬出一坨铁块的东西,再举目一看,那房间里却是摆着一方鼎炉。
程履心中一震,却是不敢再看,立即回头,心里却立即开始想着那鼎炉的作用。
出了府门,程履和冉绝拱手而别,转身便奔书院而去。
进了书院大门,程履脚步紧急,直接闯进还在上课的客堂,对着上方正在讲授的儒生说道“郑兄,速来,我有十万分晋级的事情要说。”
堂下正在听课的学生们立即群群向程履看去,一个个充满好奇。
这时,忽听授课的先生说道“课堂之上,公然四望,成何体统,肃静!”
接着说道“昔日古时,有大儒马融,前授生徒,后列女乐,弟子目不斜视,专心就读,才有高徒卢植、郑玄,诸位当效仿之,不能因小事牵挂,而失专心。”
堂下弟子恭声答道“谨记。”
“暂且自习。”说罢
程履一听,心中瞬间有些惊讶,没想到这冉家少爷看起来年纪轻轻,却对他们儒门的事了解不少,只是仍旧不慌不忙,答道“学生出身河洛学派,乃是洛阳的一宗小门,至于经典专治,鄙门要求博学多能,是以不曾专治哪本经典。”
“哦。”冉绝对书上记载的东西记得清清楚楚,但是神宵岛上的典籍和现在的俗世何止差了千百年,是以对程履嘴里说得河洛学派就不熟悉了,闻言只“嗯”了一声。
不过这东西对他来说问题不大,只要给冉闵教书的不是什么腐儒之辈就可以,反正他也不要求冉闵成将来考什么状元举人,成什么名流大儒,只要识字再顺便通些礼法便可,于是便说道“邀请先生到府上来,乃是为教学舍弟,我的意思是想请先生先给他开蒙,随后再教些礼仪与其他书籍,不知《孝经》《荀子》《公羊春秋》三本,先生通顺否?”
程履没想到他连教给冉闵什么都规定好了,一时间有些愣住,而且这三篇中《孝经》倒还好说,多是少儿启蒙的玩意,不过一篇而已,几天便能学完,但《荀子》与《公羊春秋》两本,皆是一派之要,一个还未启蒙的少年,如何能学得进去这些?
而且这两派,都与程履本身的河洛学派在宗义上有所冲突,程履怎么会顺着冉绝的如意,当下便否定道“不可,然公子有所不知,令弟此时就读,已算晚学,一时间难以精进,短时间能学完《孝经》已是难得,另外两本皆是春秋大义,一派精要,并非一个初学少年可以研习的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冉绝点点头“嗯……”沉吟一番接着说道“不瞒先生,我原本是打算请个法家子弟给舍弟开蒙的,亦或者是墨门也好,再或者杨朱之学也并无不可,先生……”
他还没说完,就见程履勃然而起,急声打断道“不可,万万不可。”
?第十九章 儒门谋划
冉绝之所以这么说,乃是因为这儒门不管内部如何,和他嘴里说的几家,那绝对是不共戴天的死敌,昔日几家先圣在时,便因为各种争论打成一团,子墨子还曾专门撰文抹黑儒学,因此两家弟子只要见面,便是要动手切磋,常常不死不休。
至于法家,和儒门本身倒也有些联系,法家多有人物曾就学与儒家门下,但两家的关系却因为各自道义不同,已形同陌路,亦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模样。
而最后的杨朱,和儒门的关系基本与其上两者差不多,也是生死仇敌一般。
是以冉绝说这几家,便是要故意刺激一下这个程履,好让他答应自己的要求。
果然,一听说冉绝要找这几家来教学,程履也顾不上别的了,满口答应道“冉公子放心,不就是基本经典么,只要令弟肯学,我便能教。”
“好。”冉绝一拍手,说道“程先生果然痛快,如此绝也痛快一回,舍弟的束脩便每月的给先生十两如何?”
相比刚才的事情,束脩程履现在反倒不在意了,如今幽州盟大力招揽儒生,优待之下,程履虽然窘迫,但奔着君子固穷的大义,也不是特别缺那几个钱……是以随口答应一声便过去了,接着便翻来覆去的给冉绝讲法墨之毒、杨朱之害,苦口婆心,大有冉绝不答应他不碰这几门就一直喋喋不休的架势。
冉绝倒是无所谓,对于程履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而已,他本是道门弟子,无论是法墨也好、儒门也罢,对他来说看看可以,但真要师从哪派,还是免了吧。
直到桌上的茶水换了好几回,程履一直说道口干舌燥,才停下来,这时才发觉自己有些唐突,有些脸红的便提出告辞。
“也好。”冉绝起身说道“那我送送先生。”
程履刚才激动之下一通长篇大论,本来已经有些冒犯,此时便不好再说,讪讪答应一声便走。
然而这两人说来说去,却根本没说到重点,既然是给冉闵找老师,先生还没见过弟子呢,这算怎么回事,而且何时来上课,除了这三本之外又学些什么,这些都没说完,便草草定了下来,是否有些太过荒谬了。
只是有了刚才一番事情,程履心里已经顾不得这些了,而冉绝想不到这么多,便和程履一路往出走,出来时正好路过冉绝丹方的小院,程履偶然间侧头一看,便见一个绝色美人正指挥着几个小人从屋里抬出一坨铁块的东西,再举目一看,那房间里却是摆着一方鼎炉。
程履心中一震,却是不敢再看,立即回头,心里却立即开始想着那鼎炉的作用。
出了府门,程履和冉绝拱手而别,转身便奔书院而去。
进了书院大门,程履脚步紧急,直接闯进还在上课的客堂,对着上方正在讲授的儒生说道“郑兄,速来,我有十万分晋级的事情要说。”
堂下正在听课的学生们立即群群向程履看去,一个个充满好奇。
这时,忽听授课的先生说道“课堂之上,公然四望,成何体统,肃静!”
接着说道“昔日古时,有大儒马融,前授生徒,后列女乐,弟子目不斜视,专心就读,才有高徒卢植、郑玄,诸位当效仿之,不能因小事牵挂,而失专心。”
堂下弟子恭声答道“谨记。”
“暂且自习。”说罢